《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
9月29日
宝安区政协举行
《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
新书发布会
邀请口述者、采编人员、专家顾问代表等
畅谈感想体会,并向各界代表赠书
发布会现场
《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
给口述者代表赠书
尹昌龙对区政协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人民政协的文史工作是党和国家文化历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区政协系统梳理的“宝安历史”是深圳历史和全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缩影。
专家顾问原市委副秘书长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乐正
口述史是当代新史学创造的一种全新的形态,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出版《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书籍,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时代意义。20位口述者所讲述的内容,不仅是宝安的历史,更是深圳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中找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看到改革创新精神在一代代人中的延续。希望区政协继续开展好“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聚焦更广泛领域的口述者,深入挖掘更多反映本土历史文化的生动故事。
口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廖虹雷
深圳源自宝安,改革开放以后,宝安这个边陲小县裂变出香港、深圳两个现代化大都市。我很庆幸自己生于斯,长于斯。《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的成功出版,将为宝安区乃至深圳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区——宝安的思想文化建设积淀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话说“瓜苗长得越好、伸得越远,越不能离开土地里的根”。我相信《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将成为深圳历史文化典藏中的一页,记录着深圳、宝安建设者们留给后人的难以忘怀的印迹。
口述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宝安区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沛忠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记录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宝安人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碰硬骨头,在党的领导下,在不同时期都创造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宝安人,我在岗工作几十年,兢兢业业、修德践行,见证了宝安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够参与“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讲述自己亲历和见证的历史故事,并参加新书发布会,我感恩党、感恩时代,感谢区政协搭建的平台,感谢认真负责的采编团队,也衷心地祝愿宝安的未来越来越好。
采编人员宝安日报社记者何冬英
宝安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文史资源的“富矿”。在采编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三颗心”:各参与主体对历史的敬畏心、“为时代留影、为历史存档”的责任心,口述者赤诚的“宝安心”。征编过程中,区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区政协办公室发函邀约口述者,各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口述者主动联系。报社领导带着我们一次次前往档案馆、图书馆查阅资料,向专家顾问和社会各界请教,拜访口述者挖掘故事,“三审三校”采编内容。希望在区政协的带领下,在各相关部门、专家顾问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能持续参与“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为续写“春天的故事”贡献力量。
新书在宝安引起广泛关注
感受巨变读懂赤诚情怀
《宝安口述史(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前)》新书发布
“一幅幅宝安人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画卷,一页页宝安人创造奇迹的壮丽史诗,仿佛就在眼前。对我而言,我自己讲述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回顾、再梳理、再感悟。”口述者温铭池在获赠书籍后迫不及待地翻阅。
“这些参与宝安发展建设的关键人物,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我读完感动不已。”市政协委员吴波表示,书中的历史故事和宝安人的奋斗精神,令她备受鼓舞,将继续扎根这片热土,与更多人一起共创宝安美好未来。
“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生动、可感,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宝安人,在阅读这些口述历史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澎湃喜悦之情,被这些宝安建设者的精神深深打动。每一篇文稿还配了二维码,扫码就能观看口述者的讲述视频,非常方便直观。”区政协委员陈雪梅分享道。
“这本书就像一扇‘窗口’,让我们从这些个体经历的历史中,仿佛看到了一代宝安人的奋斗历程,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让我对宝安有了更深的情感。我感激那些记录下这些记忆的人,并希望能参与到保护和传播宝安历史文化的工作中。”区文化馆副馆长李希文坦言。
据悉,接下来
区政协还将持续开展
“宝安口述史”征编工作
以政协文史工作创新
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共识
助推深圳、宝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位口述者简介
方苞
1931年12月出生于东莞;改革开放前任宝安县委书记;1979年1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其任市委副书记;1984年调任珠海市委书记;后先后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李容根
1950年生,广东宝安人。1971年至1982年,先后任职于宝安外贸总公司、宝安县布吉公社等单位;1983年至1992年,先后任宝安县委常委、书记等职;后先后担任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彭晋行
1945年出生于广东陆河县。1970年8月至1984年8月,历任宝安县大鹏公社技术站技术员、宝安县农林办公室(农业局)技术员等职。后任宝安县委常委、宝安区委组织部部长、区政协筹备组组长、宝安区政协主席等职。
黄伙
1958年出生于宝安县,自小便与长辈生活在海上,1972年至1992年在海上从事捕鱼工作,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渔民。1992年上岸,1993年3月起先后担任渔业村委会主任、渔业村党支部书记、渔业社区党委书记。
陈沛忠
1946年生,宝安沙井人。1964年进入沙井蚝厂工作,从事沙井蚝业50年。2012年获宝安区建区20周年“百优”人物荣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
卓辉
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龙华弓村,1949年参加革命,退伍后分配到宝安县和深圳镇人民政府工作。1960年起,先后任共青团宝安县委青工部长、宝安县革命委员会计划办公室副主任、宝安县对外经济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赵秀琴
1960年出生于宝安石岩上屋村,1979年被村里选派到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工作,成为全市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首批流水线工人。2003年,因香港怡高发热线圈厂搬离宝安,辞去工作。
钟照明
1941年6月出生于广东宝安县贫农家庭,1964年参加工作后参与东莞塘厦至石岩变电站建设。1966年6月至1985年4月,任宝安县西乡公社供电所所长。1985年后,先后在宝安县供电局、深圳市农电总公司等单位工作。
陈玉仁
1935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51年至1984年,先后在宝安县税务局、宝安县委组织部、宝安县委农村部、宝安县文化局、广东省对台办公室等部门任职。1984年至1991年,调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外派香港。
潘强恩
1944年9月出生。曾任万丰村党支部书记、万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1981年底始任万丰村党支部书记,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提出“共有制理论”,自创“万丰模式”。
洪旺全
1948年7月生于宝安,1968年投身工作,现任深圳市人口基金会会长。曾任原宝安县卫生局副局长、局长,深圳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兼副局长、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巡视员、深圳市政协第三届文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廖虹雷
1946年出生于宝安,1966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先后在惠阳地委文工团、宝安县文艺轻骑队、宝安县文化馆、深圳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原会长,等等。
叶恩麟
1936年出生于石岩,客家人。从事侨务工作20多年,曾任宝安区侨联第一届秘书长、深圳市叶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等。其整理的口述客家传说故事《应人石的传说》批准列入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铭池
1948年出生,宝安西乡河东人,曾在河东村当下乡的知识青年,长期在宝安创业经商,并创作一批文学作品。出版诗集《如此美丽的温柔》、长篇小说《热土奇情》等书籍,主编《固戍社区志》《共乐社区志》等。张加秀
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深圳镇(现深圳市罗湖区)。1960年1月1日参加工作,在宝安县体委负责组织各项体育活动。1980年赴深圳经济特区体委工作,先后负责场馆运营、体育彩票等。
文业成
1945年出生于宝安松岗埔尾村,1962年开始在松岗木器合作社当学徒。1964年起,在农具厂当过木工师傅,培养了一批本土农具维修木匠。2015年,成为区级第三批“非遗”项目(木器农具制作技艺)唯一代表传承人。
洪惠全
1950年10月出生于宝安县原松岗街道洪桥头村。1969年入伍,1973年复员返乡参与农业建设。1977年担任松岗大队宣传支委,驻点洪桥头村。分别在1979年至1983年,1994年至2005年间担任洪桥头村党支部书记。
冯苏
1927年7月出生于广东顺德,7岁来到沙井,曾任新桥搬运站副站长、沙井宾馆副经理。
黄泰昌
1949年出生于宝安西乡沙头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集体单位从事自行车维修工作,退休后义务担任王大中丞祠管理员。他以普通人的视角见证了宝安城市发展的沧桑巨变,表达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麦成
1931年6月出生于广东顺德,因为战乱被辗转卖至宝安县公明镇。1949年5月参加粤赣湘边纵队,参加过解放深圳(宝安县)的6次战斗,历任战士、中队长。1977年4月起任宝安县建设局驻深圳房管所所长直至退休。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同时,研修班将帮助学员深入认识与理解口述史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提升口述史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7月26-28日)和第二期(8月16-18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开设线上课程,经初步考虑,拟于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三期(线上),将安排10讲,每周安排两次(周六和周日),每次时长大约2小时。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者,由中国人民大学颁发《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结业证书(第三期,线上)》,证书统一编号,可登陆中国人民大学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查询。
扫码加入微信交流群,了解最新口述史资讯: